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国约斯
糖尿病发病概况及分类
※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为2.6%,估计全国DM现患人数3000多万。
※糖尿病可分两大类,即成年型和幼年型(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诊断标准
以前认为: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是小于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值超过7 mmoL/L就可以被判定为糖尿病。
我国的糖尿病专家2004年根据国际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区分正常人和异常者空腹血糖的分界点应该是5.6 mmoL/L。这有利于更多的人能及早预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的治疗
※饮食调节
①、休息者120—
②、简易代算法(体重
※运动
可增加对糖的利用;有助于降低血脂;有利于降压,增加血管弹性;可减肥;可改善心肺功能;可防止骨质疏松。但血糖很高且控制不好者应注意运动量。
※药物治疗
①磺脲类:促进胰岛素释放: 格列齐特(达美康):80mg/d,最大剂量240mg/d,1—2次/日。 格列喹酮(糖适平):30mg/d,最大剂量180mg/d,1—2次/日。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10mg/d(早餐)最大剂量20mg/d,1次/日。 瑞格列奈片(诺和龙),1—4mg/d,(餐前15分)最大剂量16mg/d。 副作用:主要为低血糖反应。 ②双胍类:促进肌肉等外围组织摄取葡萄糖 二甲双胍:0.25—0.5 Tid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常见,可诱发酸中毒,老年病人慎用。 ③α—糖甘酶抑制剂:使小肠对葡萄糖吸收延迟,降低餐后高血糖。与第一口饭同时 嚼碎服下。 ④胰岛素(诺和灵) 开始量:10—20u/日,3—4天后,根据血糖、尿糖调整剂量。 剂量大于30u/日,最好分早晚二次,早占2/3,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糖尿病的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病人体内积聚多量脂肪及蛋白质中间代谢产物—酮体(酸性)不能及时氧化而发生酮症酸中毒。 ※血管病变:如眼(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肾脏病变(蛋白尿,肢体浮肿,高血压等);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疼痛,跛行,足趾坏疽等)。 ※神经病变:如下肢麻木,烧灼痛等。 ※各种感染:皮肤生疖患疮,反复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糖耐量减低 ※定义:空腹血糖正常或超过6.1mmoL/L(即110毫克/分升),而餐后2小时血糖值 高于正常值,超过7.8mmoL/L(即140毫克/分升),但又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耐量减低就是DM的前期,它装化为DM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00倍,据统计这类人员不少于3000万。每年将有8—10%转化为DM。预计用不了几年,DM病人就可能翻一倍。 代谢综合征 任何人只要同时具备高血糖、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中的三项,就可以判定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高危人群。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有80%左右合并有代谢综合征。提出“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使糖尿病治疗从单一控制血糖转变成联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遏制多重危险因素的治疗模式。 其他问题 ※目前,90%以上DM是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当引起的Ⅰ型糖尿病 需要综合预防,在诸多危险因素中特别强调“肥胖”。 ※糖基化血红蛋白:观察检验前8—12周内的血糖控制水平如何。正常值为4—6%。它不受当日血糖波动影响。 ※糖尿病的控制指标: 空腹血糖: 良好:<7.22 一般:<8.33 不良:>8.33 餐后2小时血糖:良好:4.4—8.33 一般:<9.44 不良:>9.44 糖基化血红蛋白:良好:<6.2 一般:6.2—8 不良:>8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治疗 ※尿糖测定缺点: 受肾糖阈影响,有时不可靠,如老年人肾糖阈增高,当血糖升高时,尿糖可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