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出现破口,血液由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并沿主动脉纵轴撕裂,使主动脉被分隔为真、假两腔的病理过程。 2.流行病学 主动脉夹层起病急、病死率高,发病高峰年龄是50~70岁,男女比例约2-3 : 1。中国一项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Sino-RAD)结果显示,我国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为51.8岁,较欧美国家年轻10岁以上,可能与国内高血压控制率较低有关。
3.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 1. 疼痛:85%以上的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突发、持续的“撕裂样”或“刀割样”等难以忍受的胸背部剧痛,伴有濒死感,给予吗啡类药物不能缓解。 2. 血压异常:80%患者血压异常可表现为高血压、四肢血压差增大或低血压。 3. 脏器和肢体缺血表现:夹层累及内脏动脉、肢体动脉及脊髓供血时可出现相应脏器组织缺血表现,如肾脏缺血、下肢缺血或截瘫等神经症状。 4.破裂:动脉破裂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患者常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大汗淋漓、极度烦躁以及血压下降。 5.其他伴随症状:夹层累及主动脉瓣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夹层破入心包导致心包填塞;伴假腔增大或动脉瘤形成者,可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 4.主动脉夹层分型 DeBakey将主动脉夹层分成三型: Ⅰ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延至降主动脉。 Ⅱ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原发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夹层累及胸降主动脉或及其远端。 Daily等将主动脉夹层分为A型和B型: Stanford 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者; Stanford B型:夹层仅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胸降主动脉或及其远端者。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 Ⅲ型。 5.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CTA: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内膜片、破口、真假腔、假腔血栓的检出,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分支受累、脏器灌注、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胸腔积液等;还可明确是否合并心包积血、主动脉破裂、夹层逆行撕裂、冠状动脉开口受累等高危并发症。 (三)超声诊断:超声心动图具有便携性好、普及率高等优势,可用于主动脉夹层的筛查。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征象为主动脉内随心动周期摆动的带状回声,并可同时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主动脉瓣和主动脉窦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心包积血等高危并发症。但经胸超声穿透力低,易受气体干扰,诊断灵敏度较CTA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克服上述不足,明显提高诊断效能,但其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可能导致夹层进展,不推荐对可行CTA或MRA的患者使用。 (四)DSA DSA既往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可显示破口位置、判别真假腔、评估分支受累情况等。目前DSA主要用于介入术中判断内膜撕裂口、真假腔位置、分支血流情况,覆膜支架的准确定位及释放,术后检查内漏等并发症以评价手术效果等。 (五)MRI MRI具有无电离辐射、覆盖范围广、软组织分辨力高等优势。然而MRI检查时间长,不适合循环不稳定的急重症患者,禁用于体内有磁性金属植入物或存在幽闭恐惧症的患者。 (六)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在急性夹层中普遍升高,其水平小于500 ng/ml有助于排除主动脉夹层。平滑肌的肌球蛋白重链浓度增加,可用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生化指标。 6.治疗原则 对任何可疑或诊断为本病患者,应立即住院进入监护病室治疗。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 1.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需在确诊后立即实施最佳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降低心率和减轻疼痛等,以降低主动脉壁的剪切应力,减小夹层进展或破裂概率。 2.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尽快完善评估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比如介入治疗或者开放手术治疗。